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關於文化自信

這兩天聽了龍應台幾年前在大陸「百家講壇」的一篇講演,叫做「全球化了的我在哪裡?」。那篇講演與其他百家講壇的一些大師們相較下,或許是這幾年已聽過太多類似的議題了吧,覺得她論點較為老生常談,深度僅能說尚可,大致上是提醒我們(華人)追求國際化的同時不要落入全球單一均質化而失去了自我的本質,也提到國外人士並不會期望來我們這裡(指華人地區)欣賞他們(西方)文化的次級仿冒品……等等。此講演雖未對我帶來新意,卻引發了我過去在思考東西文化互動時所遇到關於「文化自信」的問題。

第一個讓我想起的,是國際大導張藝謀曾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片中安排了一個當地(山西)根本找不到的「捶腳」習俗,而曾被人批評有「媚外」之嫌,是一個為了迎合外國觀眾心中所想像的中國所採用的一種商業策略。類似的,他也曾在雅典奧運閉幕式時選擇了較為西方人熟知的「茉莉花」做為閉幕曲(以銜接四年後的 北京奧運),而遭到眾多大陸觀眾的批評。

他所下決策的是與否,似乎要看他的存心才能決定。不知他是否曾多次考慮:若堅持表現出最精髓、最真實的中國文化精神,那沒有生長在那種文化背景的外國觀眾是否真的能夠理解?是否他們真的能沒有誤解地享用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這種堅持最後是否會以「叫好不叫座」告終,而使得外國觀眾連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也沒有?這些問題是否困擾著這位大導,而他是否在觀眾群的定位上作過多次掙扎?這些動作真的是種譁眾取寵之的迎合?或是一種「女為悅己者容」的調整性做法?由於其真正用意不得而知,我暫且倒不想以一己之言去評論這位大導演。

但是,有另一種漫不經心地扭曲歷史與文化的作法,則讓我深深不以為然,像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與義大利名設計師菲立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試圖將「文化、商業、工業設計製造」三者媒合所設計出的一系列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一款叫做Mr. Chin(清先生)的廚餐用具。不諱言的,這位我所深深喜愛的工業設計大師,此次的作品所採用的手法真是拙劣到讓我厭惡的程度。

他的概念最初源於一張乾隆皇帝的畫像,但Starck在他Mr. Chin的 系列作品中,他只是以非常膚淺的手法直接套用乾隆皇的形象於廚房的器具上:乾隆皇扮演的不是皇帝,竟成了皇帝與皇后下頭的一群臣子(看起來比較像一票子太監),而皇帝的的形象與帽子竟是明朝以前臣子的造型,至於皇后的裝束則如同清代宮女的造型,真可謂文化誤導!不倫不類!(大家可以看看後面的圖片)但是不能理解的 是,故宮博物院竟然默許這種曲解文化的設計!並無人警覺到:此時與文化媒合的工業設計其實具有相當高的文化與藝術使命,設計出的器具除了要讓使用者感受到 那份詼諧外,更同時兼具了讓其他國度的人了解異國文化,以達到互理解、文化交流的意義。根據我個人的觀察與猜測,或許對於故宮而言,此時文化的意義或許已經被商業利益的重要性與急於揚名國際的欲望遠遠擠到後面去了吧!

但更令我驚訝的是,當我拿出一些台灣的工藝設計的照片給一些公司的同事看(有當地澳洲白人、馬來西亞華人、新加坡華人、義大利人、德國人、印度移民……等 等),並解釋這系列作品當中的文化誤導後,他們雖覺得那樣做不太好,但仍表示這一系列的造型相當可愛,他們若有機會還是會掏出腰包買下!因為他們要買的不是「真實」,而是一種「氣氛」。至於一些在我認知中更具文化深度與設計水準的東方藝品,卻有不少慘遭他們的搖頭回應。而這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共犯現象,使得在一旁主持公道的人頓時成為多餘。

另外再看看不少台灣人所熟悉的悲情城市 九份,那裡所賣的一些小吃與懷舊玩意兒,仔細考究起來,有不少根本不是當地所產。因為過去大學時代常跟老婆去那裡溜達,幾乎每半年去一次,每次都可以看到一些新的「XX老字號」、「○○正宗老店」的小吃被創造出來,看起來真是諷刺而荒謬。而一些已經在當地氾濫的懷古竹製、木製玩具、尪仔標……等等則可以普遍地在台灣的其他歷史街區被看到,例如大溪老街、湖口老街、三峽老街、淡水老街……等等。

雖說一種現象久了,往往成為一種習俗;一種習俗久了,或許會成為一種傳統;一種傳統久了,便可能逐漸形成一種文化。但問題是,這裡許多被不少遊客視為「土產」的東西,已經失去了其地緣性,可以輕易地套用在其他老街與舊社區,而此時觀光客們所消費的只是一種虛偽廉價的氛圍,一解各自心中那想像中的鄉愁。(這種現象就像一些有錢的日本孤單老人,會花錢聘人假扮自己的兒女與孫子們為自己過生日,然後共同花上一天時間上演一齣你情我願的鬧劇。最誇張的是,老人當天還會假裝不知情,然後被Surprise!!!!)對於這種現象,我會乾脆建議7-Eleven可以開始販賣批售這些小吃與玩具,那大家就不用在假日時人擠人、跑個大老遠、還要塞車才能享受到這種虛偽的鄉愁與低級的文化消費。

其實這一切,除了有一些是在認真探索自我過程中的試誤外,相信絕大多數的現象比較可能源自一種「文化自信」的不足,因而無法利用商業力量介入的機會進行一次文化尋根、並將其內涵適切巧妙地帶入當代的生活、設計、旅遊與娛樂等等之中。這樣的過程,不但尚失了許多文化演進、轉化、再生的機會,還適得其反地造成了一次次的文化誤導與騙局。文化的養分流失了,而文化的精神死在未經思索的商業攪拌中。

這種自信不足的現象,在台灣的設計界同樣屢見不鮮,就拿建築系的學生為例,常常不是在A學生上見到某某美國名建築師上身,就是看到B學生被某某日本名建築師托夢,設計作品若不被一些奇特的建築風格這裡掐一下、那邊捏一把,學生們似乎就會心虛而無顏見評圖老師。其實不要說別人,我自己在出國前也是在這種氛圍長大的建築系的孩子,時時仰著頭探著老師的鼻息、看著老師的鼻毛,揣測著上意,以隨機應變地說著老師可能比較想聽的話。因為有八成以上 的老師就是吃這一套,會看在你有「誠意」去看書、蒐集資料的份上,打賞你一個還不太難看的分數。

但來到澳洲後,發覺洋人老師雖然在建築表現法上的指導與要求並不如台灣老師那樣的多與嚴格,但他們扮演著全然不同的角色,比較像是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只差沒叫你坐在躺椅上背對他。在跟他們一對一的討論中,大部分的情況比較像自說自話,不管想如何陳述你的作品都可以,就算瞎掰也可以,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似乎都行得通,但問題是你必須把所說的這個故事(想法)繼續發展執行下去,想盡辦法自圓其說。所以一般來說,唬嚨他們一時的後果是在接下來的幾週自食其果,往往得痛苦地收拾殘局,依舊難以把故事的結局掰回到起點。

由於一個絕對性的好壞評量表並不存在,學生們會比較誠實地去思考自己倒底想做什麼,以及對此題目該如何詮釋。至於直接抄襲一些名建築師手法的行徑則會被認為沒想法而遭老師哈欠連連的回應。我也在那時也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尋根之旅:找尋自身文化的養分,開始學會使用屬於自己的「語彙」表達。此時,東方的文化背 景與觀點、東方的面孔與舉止漸漸成為我引以為傲的部分。很意外的是,洋人同學與老師們對我的此種態度眼睛一亮,有的同學反而還會覺得自身設計的文化深度似乎不足而有種不知所措的羞赧之狀。

反觀一些刻意要白化自己的假洋鬼子們,竭盡心力讓自己的裝扮、語言腔調、甚至所交的男女朋友都跟當地的白人相近,但往往在自以為偽裝成功、已經深入到白人的核心地帶的時候,卻慘遭區隔而受到歧視。因為他們就是沒有認知到:想要站在他人的土地上,帶著討好別人的態度,拿著他人的文化征服他人,根本就是異想天開!

有了這分領悟,我大約在幾年前開始,除了一些特別的證件必須簽當地人看得懂的英文名外,一般需要簽名的情況下,我一定大大方方、帶點臭屁地簽下我的中文名, 心中暗想:「看啊!看啊!你們就是沒這等福氣了解中文,就是寫不出這等有深度、有典故的文字啦!」結果,有一次去買小葳的嬰兒用品時,還真有一個澳洲白人店員說她好羨慕我可以寫中文,尤其是類似書法的字體,覺得真~~美~~啊!再三地拿著我的信用卡簽名單反覆端詳,好像是某某書法大師的墨寶一樣。(這點我可是一點都沒誇張!我老婆可以作證!)

因此,每當有些(台灣或大陸)同學或朋友覺得把洋妞是件很「趴(台語的跩)」的事時,我都會告訴他們:「搞清楚!是他們(洋人)應該覺得跟我們在一起很 「趴」!你們這種把別人捧得高高在上的心態,就算真的讓你把到也一定維持不了多久。因為你們在她們旁邊自然而然就會露出一種癟三樣!」

原來得到他人尊重的秘訣,就是先尊重自己的文化,甚至要以自己的文化為傲!回顧這幾年留學移民的過程,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學習如何向洋人文化靠攏,真正學到反而是認識自己。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中天寺遊記

中天寺在Brisbane的名氣不小,其每年五月在 South Bank(南岸公園)舉行的佛誕日慶祝活動吸引了無數華人洋人參與,對於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貢獻良多,尤其是推廣台灣傳統民俗、旅遊等,確實是推銷台灣的一個很好的平台。前幾個星期趁著週末假日,全家決定到附近的中天寺走走!

一走入中天寺的大門,18羅漢氣勢非凡的排列在兩旁,不過小葳可能因為從沒見過這樣的陣式,有點害怕的窩在我的腳邊。
















傍晚的寺內相當幽靜,零星的訪客在境內悠閒散步,沿途步道不少可愛的小沙彌石像,小葳純潔無暇的樣子,似乎與小沙彌清淨的心互相反應!
















































我們來到了塔廟前,正猶豫可不可以、要不要進去,一位洋人馬上出門迎接,親切招呼我們進去參觀,一入廳堂,客客氣氣的師父見到可愛的小葳又是拿飾品、又是拿餅乾的招呼小葳!能待在澳洲的師父也是挺厲害的,還要能夠用英文與洋人溝通,甚或用英文講經說法呢!

我們來到地藏菩薩前,因為當初小葳在肚子裡時,幾乎有空時都會誦地藏經,我藉機感謝地藏菩薩保佑,讓小葳既健康又討喜,當然貪婪的我不禁默默又求菩薩再賜給我們一位有福德智慧的孩子!那麼,在旁模仿合十膜拜的小葳,又在祈求甚麼呢?

























澳洲果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常常可見動物在樹林、草原間出沒,中天寺所在的位置並沒有特別偏僻,但當天我們就瞧見鄰近的樹林中突然竄出的小袋鼠,蹦蹦跳跳的停在草原旁,喜愛動物的小葳當然不會錯過袋鼠,馬上跑去追袋鼠,把小袋鼠嚇得溜走了!小葳還不放棄地又追在後面!還是我們硬把她帶走,她才放過小袋鼠的!



































佛教分門別類派系綜多,證嚴法師主持的慈濟,是屬於積極入世型的,喜愛參與社會活動,所以我們之前參觀慈濟時,師姊、師兄都是超級熱情的,馬上就希望我們參與義工活動或者捐錢之類ㄉ;南投惟覺老和尚的中台禪寺,或者散步在台灣全省各地的精舍都屬於金碧輝煌型的,或許其用意在於讓信徒覺得信佛教也是一種有氣質高尚的行為吧!隸屬於星雲法師分支的佛光會:Brisbane中天寺、Sydney的南天寺,則在社區內積極推行各種文化活動,例如:中文、書法學習等;淨宗學會不過度強調修行場地的裝潢,用心安排各種講經靜修活動,積極落實學佛理念、求生西方淨土;每個佛教組織都有其成立的宗旨與用意,端看個人適合喜歡何種修行方式囉!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久違了!Sydney!

秋天的確是思念的季節!

當車子緩緩開進Sydney的City,
熟悉的街景一幕幕映入眼簾,
這才發現對Sydney原來還真是想念!

兩年不見了!
看到壯觀的Harbour Bridge和Sydeny Opera House,
真想大聲說:「好久不見!」

或許就像心理學上的銘記現象,
對於第一眼所見到的人有了依附的情感,
同樣地,
我對於我在澳洲生活的第一座城市Sydney也有了像故鄉般依戀的感情,
或許是這裡到處是當時生活的足跡,
在這裡千里拜訪男朋友,
在這裡完成了終身大事,
在這裡拿到了碩士學位,
在這裡王小妞開始走進我的生命,
到底是想念從前在這裡的生活記憶,
還是真的想念這個城市,
說真的,我自己也不是分得很清楚!
不過對Sydney的這份眷戀是真真切切的!
我想這份情感對Brisbane的朋友是說不清的!

同樣地的景點,
Manly、Hyde Park、Mrs. Macquaries' Point等
都不知道當時帶過好幾攤的親戚朋友來過幾次了,
總還是想要再去走一走!

「思念總在分手後才開始!」
Sydney街道上的楓樹正一片片轉紅,
正似過去在Sydney的記憶隨著時間在心中漸漸斑駁凋零!
但當我想起時,記憶中的Sydney仍在我的心裡閃閃發光吧!

瘋狂鼓手王小葳

我家老大已經將小葳的許多短片整理剪輯好放在我們家庭網路相簿裡,
上次說要上傳小葳"瘋狂鼓手"的短片也在其中,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結下列網址:
http://picasaweb.google.com/yen6878/GillianMV20090509#5333507701891633682
就可以看到小葳可愛的模樣了!

上星期回雪梨一趟,
雪梨的韓國朋友(小韓)送給小葳一把玩具電吉他,
呵呵~小葳和她的好朋友Uncle Owen真的可以準備組band(樂團)了!
我一直期待是看到小葳很有氣質的彈著鋼琴,
她怎麼一直往rock-and-roll(搖滾樂)的領域發展呢!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匪夷所思的怪現象(回應我老婆在2009/4/25發表的「台灣與澳洲比較」)

Orz

從來沒有成為老弱婦孺的我們,
過去的確在行動上不曾感受到太多不便。
但去年回到台灣時,
由於王小葳的誕生,
處處都得推著嬰兒車,
才發現許多建築物中的規劃真的沒有照顧到弱勢族群,
要不是根本沒考慮過(例如:許多車站沒有設計電梯,父母們必須扛著嬰兒車爬樓梯以前往另一月台,我真的不知哪個單獨出門的媽媽可以孔武有力到一手抱孩子,另一手扛嬰兒推車上下樓梯)
就是指標不清令人困擾,
要不然就是動線過長而讓人精疲力竭,
或是通過人跡罕至的地區而令人擔心被搶劫
(這不是私人的辦公大樓,而是台北車站!)。

其中有不少缺失其實可以在規劃的初期就輕鬆順帶解決的,
但為何我們就是要等意外發生才會檢討呢?
而且常要等到某個有名或有權勢的人遭到意外時才會被改善,
而且就算被提出建議案卻往往只是某地區單獨的改善,
往往很難上升到全國性法規的層級。
其實有許多相關的知識與常識都可以從其他國家的過去案例及錯誤獲取經驗,
如果應用得好還可以取得所謂後發優勢,
就算實在不懂得轉化應用,那也至少應拿出誠意照抄一下吧,
規劃者多想一刻的努力不知道會造福多少人、省下多少錢呢。
為何一定得花兩次以上來回修改的時間呢?

我們只是多了個孩子就已經感受到如此不便,
那真正殘障病弱的人又該如何呢?
其實大家及自己的親人在未來都有老的時候,也難免會有傷病的時刻,
就算不知為他人體貼,也該為自己及親人體貼;
就算不知為親人體貼,但也應為自己未雨綢繆吧?
或許規劃單位的主管們比較在乎的是在自己任內完成案件的數目吧?
這一切實在是匪夷所思,
無論是從「人性博愛論」或「人性自私論」的角度都想不出這些規劃單位的思考邏輯,
可能要用「人性愚蠢論」或「官位智商反比論」來看這一切才會比較合理吧?

每次回到台灣都會感到蠻心痛的,
倒不是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而發現的落差,
而是一直看到「日頭赤焰焰,隨人顧性命(台語)」的現象。
最令人納悶的是,因為大家似乎都已經習以為常,
而且認為人「應該要吃苦,不要意見太多,要不然就多努力多賺一點錢去享受特權!」。
似乎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自己想盡辦法絕對不要成為那最後的10%,
否則很容易就會成為那最後「被水鬼抓走的人」,
其他旁觀者只能在岸上幫忙嘆息、念經超渡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
其他國家(例如:印度、阿拉伯地區)其實也存在不少類似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甚至是被視為先進國家的美國。
最近一部奧斯卡得獎的紀錄片SICKO(神經病)
便描述到美國亦有許多不合理甚至怪異的現象存在,
例如:健保的昂貴與不完善使得收入較窘困的美國人,
在工作中不小心同時鋸斷中指與無明指時,
只能選擇留下接合費用較便宜的無明指!

另外再拿日本這個亞洲最先進的國家為例,
一度曾獲普立茲獎(相當於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
他最近為了幫助東京計畫申請2016年奧運
而丟出一個在東京灣建立「海上奧運城」的構想,
對媒體提到:這個案子「以生態為訴求主題,預計在東京灣上打造一座海上森林」。
天啊,一個我曾視為建築界的偶像與英雄的大師竟然已經「頭殼壞去(台語)」!
我實在不太了解:刻意移山填海造陸的「海上森林」究竟如何與「生態」劃上等號?
雖說瘋狂的演員若沒有瘋狂的群眾支持也難以成氣候,
但最奇怪的是,媒體公布這個消息後,大家似乎眼睛一亮且頗為支持!
我只期望這個「向未來子孫具體證明我們這代非常愚蠢」的構想不要成真,
因為這種勉強為之的過程不知得浪費多少寶貴的人力、財力與物力?
而且不知會破壞與傷害多少天然的植被與生物?
不但如此,它最後的命運免不了將如同填海造陸的關西機場一樣,
在數十年後變會因土壤下陷或液化而沒入水中。
(我曾在日本看到過為了建造關西機場而被挖掉的幾個山頭,
雖然經過多年的復育但外貌仍是呈現梯田狀的怪異造型。)
至於遠離市區的奧運場區在活動結束後又不知得花上多少維護費用來養蚊子?
很顯然地北京奧運會館的荒誕決策錯誤仍然沒有給予人類足夠的教訓。
(先撇開大尺度開發對於歷史與生態環境的破壞不談,北京奧運會館光是維護費用一年就需上億人民幣,而且賽事不足根本無法回本。)

另外就我自己在澳洲的切身經驗方面,
大約一年前我曾奉公司開發部門上級的指示
為我們的預售展場設計了一個玻璃結構體的入口大廳,
那時我便提出在南半球的北邊(相當於北半球的南邊)設計一個玻璃盒子入口
將會造成及嚴重的溫室效應,
尤其地點位在氣候溫度與台灣相近的布里斯本
室內溫度將會高到令人非常不舒服。
怎知我們公司裡智商極高的英明上級用一副看到史前人類不知冷氣為何物
的驚訝表情對我說:
「威廉啊,我們只要把室內冷氣開強一點灌到入口那裡就可以了啊!不是嗎?」
對啊!我怎麼都沒想到!原來我的書都白讀了,
我該死的就是想不到你這般的好點子!
我的天啊~~~~虧你想得出來,真是 嗶嗶(消音)-----。
我實在不敢告訴別人我們公司的商標上的那個綠色菱形
其實代表著一片葉子呢,
隱喻著我們的建築有多麼重視節能環保的綠色設計……。

其實仔細觀察,這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怪現象真的是不分國界且無處不在,
台灣似乎只是相較之下比較頻繁吧!(可能是因為人口比較密集吧?)
難道這就是地球上的可憐的人類在試誤以進行演化時所需的必經過程嗎? o( >___< )''o
我可能得去拍一部Al Gore的「不願面對的真相」續集才有那麼一點機會讓一些人稍微停止一下手中的鬧劇吧!


最近為了環境問題而有點坐立難安的地下版主 彥文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hip hop舞者王小葳

果然有胎教有差,
小葳出生後,
我們就24hours全天一直播放優雅的音樂給她聽,
所以她果然全身充滿音樂細胞、很有節奏感;
不過我們一向播放的都是優雅的古典音樂或歌劇,
小葳怎麼變成了hip hop瘋狂的舞者呢?



本來今天還想上傳小葳的另一段短片,
不過因為影片有點長,檔案太大,
我目前還不會剪輯影片,
所以等我請教過我家老大後,
儘快上傳給大家看!
敬請期待下一篇-爆笑的瘋狂鼓手王小葳!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小葳的語言與動作發展

前幾天保母對我說,
她的指導員特別跟她說:
從小在雙語環境的孩子,
相較一般的孩子,可能開始會說話的時間會比較晚,
因為她們的大腦要習慣分辨不同的語言,
叫我不用太擔心小葳的語言發展!

感覺小葳的確比一般的女生說話發展比較慢,
雖然如此,其實我也沒有太過操心,
我對小葳一直都很有信心,
因為她的語言發展雖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但一直有前進,也常常會開口說一些聽不懂的外星語,
表示她有學著要說話;
另外,她的大動作、精細動作、手眼協調發展等發展都比一般孩子快,
所以我想每個孩子每項能力的發展都不一樣,
其個人內在能力而言,有其優勢與弱勢能力,
家長過於心急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跟挫敗感吧!

不過這幾天小葳的語言有大幅度的進步耶!
開始變得很愛仿說,
詞彙也比之前多,
不過英文進步比較多,
可能是因為比較容易學吧!
最近她的口頭禪是:「No!」
媽媽:「媽媽幫你換尿布好不好?」小葳:「No!」
媽媽:「早上起床很冷,媽媽幫你穿外套好不好?」小葳:「No!」
媽媽:「那穿襪子好不好?」小葳:「No!」
媽媽:「那要喝牛奶嗎?」小葳:「No!」
我們最近早上的對話都是這樣!

先上傳一小段小葳撒嬌的聲音給大家過過癮吧!


另外,上傳一段小葳最近很愛的活動:「玩貼紙」
可以仔細看看她的手指,精細動作真的很靈活耶!
早知道這樣,
小葳應該早出生幾年,
當年小葳爸爸的畢業設計她就可以幫忙做模型了!